
农历龙年行将过去,又到了中国人开始置办年货的时候。
当下,家电愈发成为年轻一代的年货新选择。不过,选择什么样的家电作为年货,“洋货”还是“国货”?正在成为令人纠结的问题。
作为刚刚成为一对双胞胎的父母的昌禾与小毅来说,“洋货”与“国货”之争在他们家体现得尤为明显。孩子刚刚出生,一大波新家电亟待购入,究竟买什么?小毅家有一台购置于1996年的松下洗衣机,当时松下洗衣机还在使用“National”商标,29年过去了,几经搬家,这台洗衣机依旧可以正常运行。在小毅的固有认知里,选“洋货”,选松下,没错。与此同时,昌禾和小毅也觉得,“国货”家电似乎性价比更高,正在成为一种新潮流。
昌禾和小毅最终将如何选择?“洋家电”除了优质耐用以外,是否也在随时代而进化?
在我们重新认识家电的同时,也是在重新认识生活本身。本文,也正是“日新又新:老朋友 新生活”系列专题的第三篇文章。


现任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副总裁、智慧生活事业部总经理的林一斌有这样一段亲身经历,1995年时,林一斌还在上中学,从日本出差归来的父亲,为他带回一台松下随身听,音质出色。当时,这样一台机器具有强大的“魔力”,差不多和现在骑哈雷摩托车去上班的效果类似。在课间戴上耳机听流行歌曲,让林一斌在同学那儿赚足了面子。

仔细算来,中国人开始大规模使用家用电器的时间并不长,不过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短短40余年。1979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年终报道中这样写道:“在经过了20年的匮乏后,北京的各项指数开始疯长。1979年,中国制造了3.34亿条麻布口袋、8.5亿个白炽灯泡、18.6万辆摩托车,130万台的电视机产量更是比1978年增长了157%。”毫无疑问,一个物质欲望被重新释放的时代到来了。在那个年代,尽管生活还谈不上富裕,但人们对于现代化的品质生活的欲望是空前强烈的。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实现“四化”成为全体中国人心中的宏愿。在70年代,中国人流行购买的“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到了80年代,“三大件”则变成了彩电、冰箱和洗衣机。这些更为现代化的产品既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也引领人们有更多的闲暇去享受生活。对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人来说,家电和现代化生活无疑是一个舶来概念,人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攒够钱,然后向隔壁的日本“抄作业”。

随后,松下作为第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成为中国人现代化生活的“启蒙老师”。早在1979年,四川绵阳的长虹机器厂就以技术引进的方式,从松下引入了具有批量生产彩色电视机能力的生产线。
被誉为“经营之圣”的松下幸之助本人也两次亲赴中国考察,之后他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到中国投资办厂、让中国消费者过上拥有彩电的生活的决定。1987年,北京·松下彩色显象管有限公司(BMCC)成立,厂址位于今天的北京798艺术区附近。令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是,这家合资工厂于1989年建成后,当年投产,当年盈利。
在那时的国人眼中,松下电视机就是优质的代名词,将它买回家,绝对不会有错。它信号稳定、画面清晰,且结实耐用,不像有的产品,动不动就会满屏雪花,然后用力拍上一下才会恢复正常。
1995年,中央电视台一套曾播放过一段令人记忆深刻的松下电视广告。在广告中,日本著名歌星在松下电视的屏幕内外来回穿梭,有趣的创意,不仅让人们记住了“精品一派”电视机,而且片尾字正腔圆的“松下电器”读音也深深刻印在几代中国人心中。

现任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CEO的木下步,在20年前,曾以出口销售部的销售负责人的身份,在北京·松下彩色显象管有限公司工作,那时,他见证了松下在中国的黄金时代,也见证了中国人现代化生活的蓬勃发展。在他看来,中国仅仅用了5-10年,就走完了日本、欧美花费20年才走完的发展历程。



换一个角度讲,中国人生活需求始于低位的高速发展,为“洋品牌”在中国创造家电“神话”提供了优渥的土壤。而随着中国人生活需求的进化,以及国内制造业的高速发展,让“洋品牌”在中国的巨大机遇,变成了巨大挑战。

在一部分人心中,松下的好口碑依然在。据一位来自四川达州的经销商介绍,达州位于大巴山革命老区,经济并不发达,但松下电器却在达州卖得特别好,“因为大巴山里的老百姓并不富裕,好不容易攒了两三年钱,总想买一个好东西。如果买到不好的产品,三天两头坏,在山里面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他们眼里,不坏就是好产品。”
松下电器差不多最后一次“大比分获胜”,是在2015年。当年初,松下的智能马桶盖突然人气大增,成为不少同胞赴日采购清单上的首选,人们认为它人性、智能、方便、安全,有人甚至一次买两三只带回国。整个2015年,松下智能马桶盖在中国国内的销售量同比增长了3倍有余,达到18万台,之后更创造过单年销量超50万台的辉煌成绩。
可个别的爆款以及良好的口碑并不足以让松下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从2008年到2018年,面对中国人全新的生活需求和发展迅速的本土品牌,松下电器遭遇了自己迷失中国的十年。这期间,中国经济再次腾飞,GDP翻着跟头地上涨,松下在中国的业绩却并未实现增长。没跑赢大盘就是输。

过去,松下就像一位“老师”,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在教案上都能找到答案。而如今,中国人的“新生活”开始了,“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过去了。学生和老师的身份正在被抹平,对于松下来说,到了需要相互学习、全力追赶的时候。


决策权的平移,极大地提升了松下在中国的决策、执行和创新速度。过硬的品质加上更符合生活潮流的设计,在变革之后加速追赶,让松下在中国开始再次发力。
2019年4月,伴随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成立,曾有过丰富在华工作经验的木下步再次回到中国,在分别出任了智慧家电以及住建空间两个事业部的总经理之后,2023年底,木下步就任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CEO,他以“China for China”“China for Global”两大全新发展战略,力求为松下带来改变。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不仅要实现“中国的事务在中国决策”“扎根中国,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更要将中国变成松下全球的发展、创新策源地。
在全新战略的引导下,许多变化显而易见。从2023年末开始,林一斌开始担任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副总裁、智慧生活事业部总经理,可以说他是松下家电全新战略的执行者和见证者,他比任何人都更深刻地感知并在推动着松下家电在中国的巨变。


对此,能够和全屋定制橱柜融为一体的“超薄冰箱”成为行业标配。2020年,松下推出了自己的超薄冰箱,其深厚的技术积淀在此刻体现出巨大优势。传统的冰箱是采用后置压缩机技术,压缩机势必会侵占储物空间,让“超薄”和“大空间”成为一种难以两全的矛盾。而松下则依靠独有的顶置压缩机技术,在其他品牌还将60cm作为“超薄”的标准时,将冰箱厚度做到了58cm,同时还能保证充足的储物空间。不仅如此,松下作为一家覆盖全品类家电的品牌,还能轻松地做到家电“套系化”,这不仅让众多家电在外观上更加统一,也能在功能上进一步实现智能化的联动。





今天,经历了过去40多年的跌宕起伏,我们和松下这对“老朋友”都迎来了自己的“新生活”。目前,新一代消费者对于“洋货”和“国货”的纠结,是生活不同发展阶段的折射,也是外资品牌与国产品牌在竞争中相互促进的缩影。
在文章开头,我们提到了小毅与昌禾一家的“洋货国货之争”,最后,他们购入了不少松下家电,比如他们选择了松下ALPHA阿尔法洗衣机。这款洗衣机不仅能够通过松下特有的纳诺怡™X、光动银除菌等技术,更加深入地清理衣物,还能依靠可拆卸的α-Watch智控星环、内置的α-Chat智互语音与α-Box智洗魔盒等设备,实现用语音、触摸或手势来选择洗衣程序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昌禾和小毅用手机或几个手势,就能让洗衣机自动完成洗衣任务,全家都觉得这样“很酷、很有意思”。

20年前,木下步曾躬身参与并见证了松下家电在中国的辉煌过往,20年后,他又将以全新的身份,与松下家电一起面对严酷的市场竞争与中国人依旧在旺盛生长的生活需求。尽管机遇与挑战并存,但理想依然在木下步的心中长存:“作为一家具有百年历史与传承的企业,今天的松下将继续巩固自己的日系品牌优势,发挥家电与住宅结合的差异化优势,并结合在IoT、AI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如同‘关护无界 身心如悦’品牌标语中所蕴含的那样,回应中国消费者更多、更美好的生活愿景。”
发表评论